伊朗空军最近又在放风要看中国歼10战机,这场景简直太眼熟了!2023年以色列F35在伊朗领空如入无人之境,伊朗雷达屏幕上自家战机的光点慢得像老牛拉车。当年德黑兰放弃中国战机转身买苏35时,怕是没想到会有今天这番光景。有些人急得直拍大腿:放着物美价廉的中国货不要,活该被炸清醒!
可骂归骂,咱们得琢磨点实在的。伊朗2023年汽车产量冲到118.8万辆,2024年突破150万辆大关,德黑兰街头广告牌还挂着“2025年产200万辆”的豪言壮语。这工业势头猛得很,眼瞅着就要摸到全球前十的门槛。但工业机器转起来容易,产品往哪销才是真难题。中国自己就是全球工厂,洗衣机冰箱堆满港口货轮,总不能指望山东大嫂买伊朗产的电视机吧?全球数得上号的消费市场全攥在西方国家手里,这才是让德黑兰那帮人寝食难安的硬伤。
伊朗高层心里那本账算得噼啪响。要是真和中国搞自贸区,义乌小商品城的货轮开进波斯湾,德黑兰大巴扎的本土商铺怕是要集体关门。失业工人上街闹事的场景他们太熟悉了——当年巴列维王朝就是这么被掀翻的。所以2021年签那个25年合作协议时,伊朗商务部长签字的手都在抖。协议墨迹没干透呢,外交官们就组团往维也纳跑,赶着和美国重启核谈判。这种精神分裂似的操作,看客们目瞪口呆,德黑兰的官老爷们倒觉得理所当然。
伊朗军工小强的名号不是白叫的,导弹能在家搓,坦克能自己攒,天空却罩不住以色列的战机。有人想不明白:干嘛不学中国当年抗美援朝“打得一拳开”的硬气?问题出在老百姓的饭碗里。伊朗耕地六成靠天吃饭,全国粮食自给率勉强够六成。每年1600万吨小麦缺口得拿石油换,可运粮船必经的霍尔木兹海峡,巡逻舰上飘着星条旗。就算伊朗明天造出原子弹,美国海军卡住海峡三个月,德黑兰的面包店就得排起长队。前年革命卫队炸美军基地前先打电话通知的骚操作,说到底还是怕断了粮道。
这种困局在军事采购上更明显。买中国战机不是光掏钱的事,得建维修厂、训飞行员、铺零件供应链,整套体系搭起来等于把命根子交到北京手里。俄罗斯虽然苏35性能拼不过歼10C,但莫斯科能送来救命粮。2022年初伊朗空军司令签苏35订单时,心里拨拉的不是武器参数表,而是粮食进口路线图。结果俄乌战火一烧,普京自己前线战机都不够用。伊朗空军基地里孤零零停着几架F4老爷机,抬头看天,以色列F35编队正玩编队飞行。
现在放风买歼10的戏码就更有意思。德黑兰媒体放话当天,俄罗斯军工代表正在波斯湾谈能源合作。记者围着伊朗空军发言人追问细节,人家帽子一压钻进轿车跑了。要真下了订单,中俄伊三角关系的地震仪怕是要震出满格。可看看德黑兰街头的反美涂鸦刚被刷白,政府大楼里又冒出美伊秘密通话的传闻,这歼10采购怕是要变成年度悬疑剧。
伊朗外交部最近在联合国喊破嗓子要求制裁以色列,欧美代表集体低头刷手机。德黑兰大学经济学教授在电视上哀叹:全国1.2万家制造企业停工待料,工业园区的烟囱冒不出烟,换不回粮仓里的麦粒。当年拆解美国无人机时有多威风,现在盯着空荡荡的粮仓就有多狼狈。苏莱曼尼将军遇刺三周年那天,总统车队路过德黑兰南城贫民窟,车窗被烂番茄砸出红印子——那里囤积的进口面粉又涨价了三成。
要说破局妙招?德黑兰智库的报告写得天花乱坠:打通里海运输线、扩建恰巴哈尔港、加入上合自贸区…可翻到执行方案页全是空白。俄罗斯的粮船在里海对岸打转,印度承诺的投资停在纸面,上合组织的贸易清单里塞满了中国制造。总统府高参们熬红了眼,咖啡杯底沉淀着无解的困局:要保住政权就要发展工业,要发展工业就要西方市场,要西方市场就得向美国低头。这个死循环转了四十年,比德黑兰堵车的高架桥还要无解。
眼下波斯湾军火市场的风又吹起来了。伊朗议会刚吵吵嚷嚷通过了新年度防务预算,军购条款写得云山雾罩。莫斯科那边放出消息说年底交付首批苏35,北京航展上歼10CE的模型擦得锃亮。以色列空军倒很实在,上周又在叙利亚边境玩起了实弹演习。德黑兰塔吉什广场的咖啡馆里,退役飞行员抿着黑咖啡直摇头:等新战机到货那天,怕是我的小孙子都该上学了。
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-炒股指杠杆平台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