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捷安康,这名字最近是不是在各大财经新闻、投资群、甚至小区大爷茶余饭后的闲聊里都有露脸?前一天还是资本市场的热捧对象,第二天就体验了一把云霄飞车——市值蒸发足足2000亿港元,这剧情要不是亲眼看到,谁敢信啊。一个没有营收、核心药物还在临床“爬坡”的公司,靠单个消息一飞冲天,再用同样的速度,砸了个大坑。到底是哪出魔术,让市场集体高潮、投资者进进出出、再一波人被困在山顶?药捷安康的这出大戏,背后到底藏着哪些让人看不懂的门道?还是说,这其实是资本和创新医药一次说走就走的失控实验?
照理说,公司上市没什么稀奇的,创新药企登陆港交所,一年能见好几家。可药捷安康的问题是:根本没赚过钱!说白了,是0营收状态,账上净亏还不小。可就是这么家公司,上市三个月内,股价飙了51倍,市值一度达到2700亿港元,很多人都在问:到底是创新药的春天到了,还是资本市场集体梦游?
上市第一天,药捷安康发行价一个13块多,收盘直接拉涨78%。后面三个月,不断创下新高,堪称港股新“妖股”。这一切直到近期戛然而止,9月16日,股价盘中一度大涨63%,随后两小时急转直下,市值一夜之间跌去2000亿。哎,看着分时图的投资者,可能心都碎了,正如那句经典老梗:“上天容易,落地生疼。”到底是啥驱动了药捷安康这么戏剧性的行情?荣光背后有实打实的东西,还是纯属“画饼”?
我们得先扒一扒,公司到底是哪根筋能被炒这么高。2014年成立至今,药捷安康还没卖出过自己研发的药。2023年可怜的12.4万营收,2024年是货真价实的0营收。净亏损倒是每年递增,去年亏3.43亿,今年再来2.75亿,这模式要放在正规企业,估计第二年就得被股东开会“批斗”了。可人家不仅熬过来了,还四次冲击IPO,终于港股敲了钟,摇身一变成了大厂“天选之子”。怎么做到的?其实内行一看不难理解,“故事讲得漂亮”,再加上市值低、流通盘小,财富效应来得又猛又快,资金只要稍微往里头一挤,股价窜天猴一样往上冲。
更让市场“嗨”起来的,是9月初那则利好消息。药捷安康的核心产品——替恩戈替尼获准进入乳腺癌临床Ⅱ期,市场一听“全球首创”、“多靶点激酶抑制剂”,热度直线飙升。这个药怎么说,也属于业界顶级研究方向,其他家在埋头攻关,药捷安康靠着机制独特和早期临床数据,硬是抢占了风头。资料显示,在胆管癌、前列腺癌的试验里,对耐药患者的客观缓解率竟然超过40%。你说,这能不让资本激动?
不过,梦想很丰满,现实嘛,门槛和做事的速度也不含糊。招股书明确写着,最快2026年胆管癌适应症能申请上市,真正想上市还得等2027年。再说了,就算药真出来、批了下来,国内潜在患者看上去不少,真正切合适应症且有相关基因变异的,也就是占个25%。O了,市值动辄2000亿,说白了是“2027年及以后”的业绩今天全算一遍了。你合计一个账,“再牛”的药,年峰值能贡献多少钱?有媒体严肃地推了下,最多也就十来亿人民币,留个利润空间还得医保、还得推广渠道、还得市场教育。能撑得起2000多亿壳吗?“玄幻小说成真”不过如此。
雷霆万钧的暴涨之后,是一天之间的断崖式闪崩。药捷安康还在公告里说,“公司概不知晓股价为何波动如此”,听着特别像“你问我,我也懵”。没人觉得这里面水分不多吧?这种事情不是一天两天,类似案例不胜枚举,创新药领域资本盛宴,情绪推至极致,最后还是基本面对基本面。看看今年“热得发烫”的创新药赛道,什么德琪医药、三生制药都是呈倍数上涨,但凡流通盘小、有噱头、讲得好、做得狠,吸金效应立竿见影——可最终资金还是看谁能踏实落地,光靠PPT拉高市值,终究靠不住。
讲到这,大家可能会问,是谁把药捷安康炒上天,然后又摔下来?基石投资人一水儿都是产业链大佬,认购金额不是小数,具体到康方生物和药石科技(药石地平线)这种圈内明星企业,参与的门槛不低。散户跟风肯定是有的,但主流还是游资捣腾,趁着“全球首创”这些刺激性词条,用最少的钱把盘子拉起来,吸引眼球,制造FOMO情绪,后来的投资者忍不住,“就差我没上车了”,买买买,等一回头,前排大佬已经悄悄开溜,剩下的只能苦熬。
不过,药捷安康还真不算草台班子,创始人吴永谦可不是一般人。南京大学老校友,留美多年,制药圈横跨中美,论学术和产业背景,绝对顶流。早年混迹大药厂,回国搞创新药,带领团队折腾了八九年,四刷IPO才敲钟,可能比时下用资本玩票的“网红创始人”要踏实得多。从药捷安康的管线看,主要聚焦自有知识产权的小分子创新药,而且坚持“少而精”管线策略,跟恒瑞、百济那种“板块作战”打法完全不是一个路数。在南京大学、药石科技的圈子里,人脉也硬,资源不缺,未来真实潜力绝不是画饼。
但话说回来,投资市场对创新药企现阶段该有说再见了。药捷安康最核心的业务还在临床摸索中,研发阶段未过,商业化团队缺失,等到真的能卖药的那天,市值恐怕连现有的零头都保不住。资金链明摆着,“账上现金4.49亿,每年亏损2.5亿,这种烧法,最多也就一年半”。替恩戈替尼的后续研发、III期大规模临床、高强度全球推广、市场教育,哪个不是烧钱机器?一旦资本冷却,或是产品验证不及预期,迎接药捷安康的不是第二春,大概率是挤泡沫和被现实“毒打”。
这个故事玩到这份上,说是创新药的春天,更多人怕是看见了资本的游戏Switch,现实世界的“盲盒经济”。可是,药捷安康这类企业若不能稳住研发节奏、坚定走好从临床验证到市场落地的全过程,资本的追捧就是一阵风,吹得再高,不落地也能砸得更惨。
其实每当看到这种“妖股”起起伏伏,总觉得有画面感。画外音是“创新药要打破寡头、勇闯世界”,但热闹背后照见的,还是A股时代炒壳炒概念那一套。市场上永远不缺投机者,真正做事的人才少。多年以后,我们或许会记住药捷安康此番“过山车”行情,可更希望药捷安康和所有的创新药企业,都能沉下心,认认真真把药做出来,把命救下来。到那天,股价怎么蹦,都是真本事赚来的。
如果咱是投资者,这事给咱的提醒也很扎心——千万别被短期的高光冲昏头脑,创新药牛不牛,关键得落到实打实的产品和销售上。资本市场可以疯一天,但靠谱的企业要沉十年。谁也不想成天被关在“山顶”抬望眼,看着市值跌完、幻想破灭。股市里的好故事要多半点理智,少半点冲动。
对了,看完药捷安康这段跌宕起伏的历程,大家怎么想?你们平时投资会关注创新药这样的纯研发公司吗?哪家药企能戳中你的“安全感”按钮?不妨一起来聊聊,留言区说说你们的看法呗——市场总该有点人情味儿不是?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-炒股指杠杆平台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