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妈!我脸好疼!”
上周带娃去公园玩,5岁的儿子回家就捂着脸哭,我一看——脸颊通红,还有点脱皮。闺蜜群里一问,好几个妈妈都说自家娃也中招了:
“涂了防晒霜还是黑了”
“以为打伞就够了”……
紫外线这玩意儿,简直就是“隐形杀手”!
你以为孩子晒黑点没关系?
错!
皮肤科医生告诉我:孩子18岁前的防晒习惯,直接决定他未来皮肤老化的速度。
更可怕的是,紫外线损伤是累积的,小时候晒伤一次,可能几十年后就会变成皱纹、色斑,甚至皮肤癌……
今天这篇超全分龄防晒攻略,从6个月到12岁,从遮阳帽到防晒霜,手把手教你把娃的皮肤“藏”起来!
展开剩余84%紫外线的“隐形伤害”,比你想象的更可怕
很多家长觉得:“偶尔晒晒太阳补钙嘛!”
但真相是——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是“温水煮青蛙”。
孩子皮肤比成人薄30%,紫外线穿透更深,每一次暴晒都在悄悄“偷走”胶原蛋白。
关键数据:
儿童期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是成人的3倍
18岁前皮肤老化速度已定型
紫外线会导致光老化(皱纹、松弛)、色素沉淀(晒斑)、甚至皮肤癌
儿童期在阳光下活动的时间是成人的3倍
18岁前皮肤老化速度已定型
紫外线会导致光老化(皱纹、松弛)、色素沉淀(晒斑)、甚至皮肤癌
别等娃晒出问题才后悔!防晒要从娃娃抓起!
防晒装备怎么选?
物理挡光+化学防护双管齐下
1. 6个月以内宝宝:遮盖法是王道
这个阶段的娃还不会跑,防晒全靠家长“物理防御”:
婴儿车凉棚:选带UPF50+防晒涂层的
遮阳帽:宽檐+防风绳(别让帽子被吹跑!)
浅色衣物:编织紧密的棉麻材质,别穿白色(白色反而更吸紫外线!)
2. 6个月~3岁:物理防晒霜是首选
这个年龄段的娃开始满地跑,光靠遮盖不够用了。物理防晒霜是首选——它像“镜子”一样反射紫外线,不刺激皮肤。
注意:涂抹时别打圈揉,用手指轻轻拍开,避免“大花脸”
3. 3岁以上:化学防晒霜更实用
孩子活动量大,出汗多,物理+化学混合防晒霜更合适。
Q
怎么分辨防晒霜类型?
A
涂上变白→物理防晒
涂上油光光→化学防晒
先白后透明→混合防晒
防晒误区大揭秘!90%家长都踩过坑
误区1:“打了伞就不用涂防晒霜”
错!
除了直射的阳光,还有许多的反射光线同样会损伤皮肤,而且宝宝玩起来,帽子和遮阳伞很难完全遮挡住阳光,所以 6个月以上的宝宝外出时防晒霜是一定要抹的,而且应该尽量行走或停留在阴凉处。
误区2:“SPF越高越好”
SPF50的防晒霜,紫外线阻挡率98%;
SPF30的阻挡率97%——差距只有1%,但高SPF的化学成分更多,可能刺激皮肤。
正确选择:
根据宝宝的外出时间、阳光的强度以及游玩的场所来选择。
比如:带宝宝外出2 个小时以内,可以选择防晒指数为 15 左右的防晒霜。
如果外出 2 小时以上,最好选择防晒指数 20 左右的防晒霜。
如果去海边或露天游泳池游泳,则要选择防晒指数 30 以上的防晒霜。
误区3:“涂一次防晒霜管一天”
如果孩子的户外运动超过 2 个小时,最好重新涂抹一次防晒霜,因为出汗会使防晒霜的功效降低,即使防水防汗型防晒霜在孩子大量出汗后也需要重新涂抹。
特别提醒
夏季上午 10 点~下午 2 点是阳光中的紫外线辐射最强的时候,即使防护充分也不能完全避免晒伤,因此在这段时间内应尽量避免让孩子外出。
如果一定要外出玩耍,要尽量停留在阴凉的地方。
晒后修复也很重要!
万一孩子晒红了怎么办?记住“3步急救法”:
冷水冲脸/身体(别用冰块!)
涂芦荟胶(天然舒缓)
多喝水(紫外线会让身体缺水)
如果出现水泡、脱皮,立刻就医!
冷水冲脸/身体(别用冰块!)
涂芦荟胶(天然舒缓)
多喝水(紫外线会让身体缺水)
如果出现水泡、脱皮,立刻就医!
“你家娃防晒用啥?踩过哪些坑?”
转发这篇文章给闺蜜群,一起做“防晒卷王”妈妈! 👇
来源 |《父母必读》杂志
作者| 邢可(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主任医师、副教授)
编辑| 覃静
排版 | 小喇叭
发布于:北京市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-炒股指杠杆平台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