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引领欧洲的那个宏伟共和国,现如今却成了动荡政治的代表性象征。
当“Bloquons tout”(堵住一切)的抗议声在巴黎街头激烈回荡时,
第六位总理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就默默退出了舞台。
全世界都在好奇:法兰西共和国到底出了啥事呢?
债务深渊
谈到法国目前的难题,第一个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债务这个数字。
法国政府说到2025年,要把公共赤字占GDP的比例从6%降到5%,不过这个百分比差不多是欧盟3%的两倍呢!
更让人害怕的是,到2025年第一季度结束时,法国的公共债务已经高达3.346万亿欧元,占GDP的114%了。
就是说,法国当局每年为了还利息光是花掉670亿欧元,这个数字排在教育和国防预算之后。
按照目前的走向,到十年结束的时候,这个数额大概会涨到1000亿欧元。
试想一下,一个国家每年得花掉1000亿欧元来偿还债务,这日子还能过得安稳吗?
惠誉评级公司已经把法国的信用等级调低到历史最低点了。
这就像银行直接跟你说:“我们不太看好你还款的可能性”,结果就是借钱越来越难搞,利息还得越掏越多。
现如今,市场里有人在议论法国是不是得向IMF求救,或者请欧洲央行帮忙出点力。
得知道,这样的好处过去只给过希腊一个国家。
关于私人债务这块,也不太让人放心,已经占到GDP的146%;而贸易逆差嘛,更是达到了GDP的7%。
法国经济各个环节都在“掉血”,这些数字一叠加,就形成了一个令人喘不过气来的债务坑。
两年换了五个总理
要是说那些经济数字还挺抽象,那么政治上的乱象就真是直白摆在眼前,看得真真切切。
贝鲁会成为马克龙总统任期里第六位离职的总理,也就是说,自去年多以来,法国第三个辞职的总理嘛。
这种像走马灯一样频繁换总理的情况,实际上揭示了法国政治里藏着的那点根深蒂固的问题啊。
眼下法国议会变得挺分散,左翼、中间派和极右翼的势力差不多各占一块地盘,局势挺复杂的。
要是某一派想搞点什么政策,其他两派就能联手把它封死,否决掉。
就像三个人在玩游戏,两个搭伙可以联手把另一个压制得死死的,结果轮到谁都没法继续玩下去。
贝鲁政府倒台的直接导火索,就是那440亿欧元的削减赤字方案。
这份方案里头,基本福利支出要冻结,还打算取消两个公共假日,好让防务经费多点钱。
法国人一听就火了,连平时比较温和的社会党都忍不住反弹,更别提那些一向反对的人中那些极右翼的了。
星期一,巴尼耶利用宪法相关程序,避开了国民议会。
他们硬是把2025年的社保预算案给过了,这一举动让极右翼和左派政党都气得不行。
结果是信任票拿到194票支持,反对票却多达364票,导致政府直接解散垮台了。
现如今,马克龙再次委派了年仅39岁的亲信塞巴斯蒂安·勒科尔努担任总理。
他们试图用“中间”和“温和左翼”的搭配,凑出一个能过预算的多数阵营。
问题在于,一边往左退让,会惹恼那些保守派共和党;要是往右靠拢,有可能导致社会党“集体缺席”。
MEDEF这个雇主组织甚至嚷嚷,要是政府靠加税来应付,就得准备好“自己搞大规模示威”的准备。
社会撕裂
法国的问题啊,不是一天两天了,早在2015年起,这个国家就一直没歇过。
最初伊斯兰极端分子的猛攻让全球都哗然,紧接着“黄背心”运动搞得巴黎街头到处都像战场似的,真是连绵不断的骚乱。
接着养老金调整引起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,而郊区的骚乱又让人察觉到社会底层隐藏的矛盾。
现如今的Bloquons tout示威,实在不过是这种社会裂痕的新一轮体现罢了。
工会发动了大规模的罢工行动,部分地铁停运了,三分之一的老师选择罢课,很多地方的药店也都关门了。
这已经不是一般的表达不满那么简单了。
数据显示,法国有70%的民众收入挺靠社会救济,政府花在这上的钱占了GDP的58%。
问题在于,政府用了这么多钱,竟然连基本的安全都没保证好。
这种“拿钱不办事”的现象,怎么能不惹得老百姓气得直冒火?
老百姓的平均财产比德国还少了15%,全国参差不齐,有超过900万贫困人口。
曾经的欧洲强国,如今变成了“欧洲病夫”,这巨大的心理落差呀,正一点点撕裂着整个社会的肌理。
从嘲笑到担忧
法国现在的乱象也引起了国际上不少人的注意,罗马和都灵的媒体用一种“幸灾乐祸”的语气在报道法国的政治风波,挺让人觉得有趣的。
这让法国人既觉得气不过,又觉得挺闷的。
曾几何时,法国曾是推动欧洲一体化的主要力量,如今却变成了别人茶余饭后的笑谈。
虽说是笑话,但是行家里手都明白,法国的问题可不只是法国自己能扛得住的事。
在欧洲局势紧张、美国全球责任被质疑变弱、民粹倾向不断升温的情况下,
法国的每一次预算算账都被放得格外仔细、放大审查。
媒体和分析人士觉得,贝鲁的辞职显示法国又一次陷入了政治僵局。
这也反映出,法国那套高福利体制搞不定,想推行真刀真枪的改革又难上加难,看到这点,大伙都知道,欧洲在政治和治理上也遇到不少麻烦,算是个缩影吧。
德国这会儿也不太平,朔尔茨政府的联盟搞得七零八落,政治局势真是动荡不安啊。
法德这两个欧洲的“核心动力”同时遇到麻烦,整个欧盟的稳定性也变得摇摇欲坠啦。
有些分析师担心,要是法国再这样发展下去,情况可能会变得挺不妙的。
说不定会再次遇到当年希腊债务危机那样的局面,只不过这次可能会比之前更严重一些。
改革还是维持
眼下法国能走的路不算多。
要么就搞个折腾人但得痛苦的结构调整,削减福利成本,提升咱们的经济竞争力。
要么就保持原样,不过这可能会带来债务危机全面爆发的严重后果。
勒科尔努目前所剩的时间真是不多了,时间窗子挺紧的,赶紧得抓紧行动才行。
照规矩来说,预算得在十月中旬之前交上去,年内搞定审批才能算完事。
要是他能拿出个让左右两派都觉得还能接受的方案,法国也许能争取到一次“缓一缓”的机会。
要是不行,市场和政治这两方面的压力很快就会再次找上门。
据《纽约时报》报道,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·马克龙辞职,被认为是应对国内政治危机的一种办法。
虽然马克龙自己不打算辞职,但这个声音的传出,说明就连国际媒体都觉得法国现在的问题,已经到了得搞个大洗牌的时候。
关于“债务怎么控、福利怎么改、税负压到谁”这些根本分歧,主要体现出大家对于财务管理、社会保障以及税收公平的不同看法。
目前,这事儿正逐渐变成法国政治大洗牌的试金石。《费加罗报》的评论员尼古拉·巴夫雷兹直接点名马克龙“肩负政治全部责任”,语气还挺激烈的。
结语
站在2025年的角度回头看,那曾经的欧洲大国,
现在不得不面对政治四分五裂、经济负债累累、社会裂痕加深的三大难题。
马克龙的任期大概还剩下差不多18个月,要是预算问题再次陷入拖延状态,事情就得麻烦啦。
也不排除总理会再次辞职,甚至可能会引发重新解散议会的“多米诺效应”。
法国的财力、基础建设和制度的韧劲儿确实还算底子扎实,这种底子能坚持多久,谁也说不准。
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-炒股指杠杆平台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