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场本该是“全球南方”秀肌肉、展团结的大场面,却因为一个关键人物的“掉线”,让整个气氛变得微妙起来。印度总理莫迪,这位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分子,竟然缺席了这次线上的金砖峰会,只派了个外长过来撑场面,人影都没见着。
这种近乎“降级处理”的姿态,瞬间引爆了舆论。然而,新德里的这番“留白”,却无心插柳地给了北京一个尽情挥洒的舞台。当着十国代表的面,中方一番话说得是掷地有声,火力全开,罕见地把矛头直接对准了美国。
与此同时,大洋彼岸的白宫里,特朗普总统正为自己推行的关税政策焦头烂额。这三件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,串起来一看,味道就不一样了,一幅全球格局剧烈变动的画卷,正徐徐展开。
印度这碗水端不平了
莫迪这手操作,属实是让人有点看不懂。要知道,就在不久前的上合峰会上,他跟中俄领导人还聊得热火朝天,那亲密劲儿,就差“拜把子”了。怎么一转眼的功夫,就对同样重要的金砖峰会甩起了脸子?说白了,还是那个老问题在作祟——印度想在美国和“非西方世界”之间,玩一手“左右逢源”。
可惜,这根钢丝如今是越来越烫脚,越来越难走了。一方面,印度早就坐上了美日澳印“四方安全对话”(QUAD)的牌桌,这基本等于是在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投名状上签了字。数据不会骗人,印度对美出口占其总额高达18%,美国市场对于“印度制造”的野心有多重要,莫迪心里明镜似的。
想当初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,最高加征了50%的关税,这梁子结得可不小。但莫迪政府硬是把这口气咽了下去,吃了哑巴亏,回头还在社交媒体上跟特朗普秀恩爱,玩了一手漂亮的“战略性隐忍”。
谁是金砖真正的话事人
另一方面,他又舍不得彻底离开“全球南方”这个朋友圈。金砖机制,作为新兴国家抱团取暖的核心平台,印度向来是其中的重要一极。可他如今用缺席这种方式,释放的信号再清晰不过了:在天平的两端,他又一次把砝码压在了美国那边。
你说这事儿巧不巧?这边峰会刚结束,那边特朗普就在社交平台上表态,说美印关税谈判在继续,口气明显软了下来。两件事前后脚发生,莫迪那点小心思,生怕别人看不懂。他这是看到了贸易协议的曙光,又想回头向华盛顿表忠心。这种翻脸比翻书还快的操作,让“战略自主”这块金字招牌,多少有些褪色。
有人缺席,自然就有人补位。莫迪的缺席,虽然让峰会的“全家福”上少了个重要面孔,但非但没有打乱节奏,反而让中国的声音,前所未有地清晰和响亮。在这样的多边场合,中方公开点名批评“个别国家发动贸易战、搞单边制裁、破坏全球供应链”,虽然没点名,但在座的谁心里还没杆秤呢?矛头直指何方,不言自明。
关税大棒砸了自己的脚
这番表态,可不只是发发牢骚,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“议程设置”。中国不仅把问题摆上了台面,还顺手给出了药方:坚定支持多边主义、推动开放共赢、强化南方合作。这背后,是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底气和国际话语权。作为金砖国家里经济体量占比超过七成的“老大哥”,中国说话的分量早已今非昔比。
峰会期间,中方推动建立“反制裁机制”和“本币结算平台”的提议,立刻得到了巴西、南非等国的热烈响应。这番操作,既是敲打印度:这趟高速列车,不会因为个别乘客的犹豫而减速;也是给其他观望的国家吃下一颗定心丸:跟着我们干,有肉吃。事实证明,当印尼、沙特这些地区大国还在门口排队等着加入时,金砖的吸引力,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合作。
而就在莫迪费尽心思讨好的这位“大哥”,自家后院却先起了火。特朗普总统的支持率正面临不小的压力,这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他亲手点燃的“关税炸弹”,终于开始反噬自己了。当初他以“美国优先”为旗号,向全世界“开炮”,看似威风八面,实则严重抬高了美国本土企业的原材料成本。
美国商会今年第二季度的报告显示,这些关税已导致美国制造业平均成本上涨了14%。企业们叫苦不迭,普通老百姓也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。更打脸的是,连自家的法院都看不下去了。美国联邦法院最近做出裁定,认为特朗普此前依据《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》加征关税的做法存在“越权”嫌疑。这意味着,他引以为傲的关税政策,连最基本的合法性都开始动摇了。
结语
这场峰会内外发生的一幕幕,就像一面多棱镜,折射出当前世界深刻的裂缝与趋势。莫迪选择在一个错误的时间点,向一个根基不稳的保护主义政策示好,无异于将印度的国运,押在了一场高风险的赌局上。当特朗普的“经济民粹主义”被现实无情打脸,当金砖国家间的本币结算比例已经悄然翻倍时,印度的“模糊外交”就显得格外尴尬和不合时宜。
在这个多极化时代,墙头草的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。不想主动选择站哪边,最后的结果,往往就是被时代的大浪拍在沙滩上,成为失败的那一边。等到下一次金砖峰会召开时,世界格局,恐怕又是另一番光景了。
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-炒股指杠杆平台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