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修厨房那会我跟大多数人一样,眼睛盯着网红图挪不开——开放式厨房多通透啊,岩板台面摸起来多高级,小白砖贴出来多有仪式感,总觉得装成那样才算“会生活”。结果住了一年,全是咬着牙熬过来的教训,现在回头看,那些“不做”的选择才是真的救了我。
就说开放式厨房吧,我闺蜜家当初不听劝装了,结果燃气公司上门直接说“不行,得密闭”,她急得直哭,刚贴好的瓷砖又砸了改折叠门,花了三千块不说,原本想的“边做饭边跟家人聊天”的场景,变成了“炒个辣椒就得赶紧关上门”——你说这图啥?还有岩板台面,我家当初咬咬牙买了,结果搬个铸铁锅没拿稳,“咔”一声裂了道缝,商家说“岩板脆是正常特性”,最后只能自己掏两千块换石英石,现在用着石英石,虽然没岩板“高级”,但拿锅砸都不怕,擦油渍也不渗,才明白“实用”比“好看”贵多了。
再说说墙面上的小白砖,我当初觉得小砖缝隙多才有“ins风”,结果住了半年,缝隙里全是油烟渍,拿牙刷蘸着洗洁精抠,手指都磨红了还没干净,现在每次做饭看到那些黑缝就糟心。
后来我妈家装修,我直接让她用30×60的大砖,缝隙少了一半,擦的时候拿抹布一抹就亮,再也不用蹲在地上抠缝——你说咱们装修是为了享受,还是为了给自己找罪受?
还有吊柜不到顶的问题,我家当初装的就是不到顶,结果顶部积灰跟“小沙丘”似的,每星期都得搬梯子擦,有次踩滑了差点摔下来,后来赶紧找师傅把吊柜加长到顶,虽然多花了八百块,但现在顶部能放杂粮罐、干货箱,再也不用管积灰的事——早知道这样,当初为啥要省那点钱?
对了,双水槽我也踩过坑!
我之前装的双水槽,想着“一边洗菜一边洗碗”,结果洗个大汤碗都塞不进去,只能蹲在地上洗,水溅得裤腿全湿;后来换成大单槽,别说大汤碗了,连我家那口炖排骨的锅都能直接放进去冲,再配个沥水篮,等于自带了个“小分区”,比双水槽实用一百倍——你有没有过洗大锅时的崩溃?
还有地柜的层板,我妈以前总说“层板能放更多碗”,结果每次拿最底下的盘子,都得把上面的碗全挪开,有次手滑摔了个瓷碗,碎片扎进手指流了好多血;后来我给她换了抽屉式的抽拉篮,碗都竖着放,要哪个直接拉出来拿,我妈说“这才叫过日子的柜子”——咱们装柜子是为了“能放”,还是为了“好拿”?
其实厨房装修哪有什么“高级套路”啊,无非是把“面子”让点位置给“里子”。比如吊轨移门看着没轨道好看,但总坏,不如地轨移门耐用;反弹器开门看着没把手简洁,但总卡壳,不如柜门往下挂1厘米,用手一拨就开;石膏板吊顶看着大气,但坏了没法修,不如铝扣板能拆能装——这些道理不是装修公司教的,是每天做饭、洗碗、擦台面“磨”出来的。
最后想跟大家说,厨房不是“朋友圈的背景板”,是每天要进三回的“生活现场”。那些网红款再好看,不如“洗锅不费劲”“拿碗不麻烦”“擦墙不闹心”来得实在。
你说,咱们装修房子,不就是为了住得舒服吗?
盛达优配-股票平台-炒股指杠杆平台-股票上的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